当我的窗帘像蕾梅黛丝一样飞走:《百年孤独》给我的灵魂暴击
《百年孤独》读书笔记
“许多年之后,面对行刑队,奥雷里亚诺·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,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。”(第1页)
这个开头像一把钥匙,瞬间开启了我通往马孔多的大门
初次相遇
第一次翻开《百年孤独》是在一个台风过境的傍晚,窗外的暴雨猛烈地敲打着玻璃窗,而我蜷缩在沙发里,被马尔克斯笔下的世界完全攫住。当读到开篇那个著名的句子时,窗外恰好一道闪电划破天空,仿佛上帝也在为这部杰作喝彩。
孤独的多种面孔与存在真相
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,像一面多棱镜,映照出孤独的不同形态:
- 创造者的孤独——何塞·阿尔卡蒂奥·布恩迪亚被绑在树下喃喃自语:”科学消除了距离。”(第67页)他探索世界的热情无人能懂。
- 战士的孤独——奥雷里亚诺上校在小金鱼制作中寻找生命意义:”他制作小金鱼,每天做两条,达到二十五条时,他又把金鱼回炉重铸,重新开始。”(第198页)
- 爱的孤独——费尔南达”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,连大小便也要憋着等到晚上才出来”(第257页),她对完美的执念最终筑成了牢笼。
蕾梅黛丝·布恩迪亚升天了。俏姑娘蕾梅黛丝连同她的床单一起向上升腾,一个用纯粹肉身和真实心肠征服死神的女人。(第234页)
记得一个深夜读到美人儿蕾梅黛丝升天时,我抬头望向天花板:就在那一刻,楼上邻居家的白窗帘被夜风吹起,飘出窗外,宛如小说场景在现实中重现。我想起小时候看到风筝挣脱线绳飞向天空的震撼——真正的自由往往意味着孤独的飞翔。
《百年孤独》中的符号象征体系
象征物 | 代表意象 | 具体体现 |
---|---|---|
冰块 | 知识与未知的边界 | 吉普赛人带来的奇迹:”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” |
小金鱼 | 循环的时间与孤独的仪式 | 奥雷里亚诺上校的永恒创作与熔炼 |
黄蝴蝶 | 不祥的征兆与死亡的预警 | 每当莫科特出现就会有黄蝴蝶 |
羊皮卷 | 命运与记忆的载体 | “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”的预言 |
雨季 | 遗忘与时间的扭曲 | 长达四年的大雨冲刷记忆 |
时间如何腐蚀爱情与记忆
重读《百年孤独》时,正值我整理父母的老相册。看到他们年轻时相视而笑的样子,再读梅尔基亚德斯那句预言:
过去都是假的,回忆没有归路,春天总是一去不返,最疯狂执著的爱情也终究是过眼云烟。(第357页)
我的手停在发黄的相册页上,照片中的父母与现实中白发苍苍的他们形成了奇异重叠。这让我理解阿玛兰妲为何终身未嫁——有时最深的爱是主动选择缺席。
在火车站读到费尔南达的故事时,我看到一位老妇人固执地擦拭着长椅,尽管雨水正淋湿她的肩头。这种固执让我想到马尔克斯对记忆的洞见:
时间也会有差错,也会出故障,它也能被撕成碎片,在一间屋子里留下一块永恒的碎屑。(第289页)
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房间里收藏着时间的碎片——那些午夜梦回时突然清晰的记忆,那些突然闻到某种气味就涌现的情感洪流。
个体在命运前的挣扎与自由
最令我辗转难眠的是奥雷里亚诺·巴比伦的命运:
他再次跳读去寻索自己死亡的日期和情形,但没等看到最后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会再走出这房间,因为可以预料这座镜子之城——或蜃景之城——将在奥雷里亚诺·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(第360页)
读到这里时,茶杯里的水雾朦胧了视线。想到去年生病住院时,我躺在病床上望着天花板,第一次认真思考自己的命运。预知命运是否让我们获得自由,还是加深了枷锁?
在医院花园长椅上重读时,一片枯叶飘落在书页上,刚好覆盖了”飓风抹去”几个字。拾起落叶时,我突然明白生命的尊严不在于抵抗命运,而在于解读命运的姿态。
百年孤独中的现实镜像
这部诞生于1967年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,与现实产生了惊人共鸣:
- 当我在新闻中看到政治动荡时,想到奥雷里亚诺上校发动的三十二场起义
- 当看到科技公司追逐虚无的创新时,想起何塞·阿尔卡蒂奥·布恩迪亚对磁铁和望远镜的痴迷
- 当感受到社交媒体制造的连接假象时,想到马孔多居民彼此孤立的生活状态
马尔克斯的警告在今天愈发刺耳:
世界太新,很多事物还没有名字,必须伸手指点。(第1章)
我们的AI时代不也是”太新”的世界吗?在算法主宰的今天,我们比马孔多居民更需要伸手指点彼此的孤独。
飓风过后,孤独的价值
在小说结尾,马孔多被飓风抹去:
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。(第360页)
但布恩迪亚家族真的消失了吗?当我们阅读时,马孔多就在我们脑海中重建;当我们思考那些句子时,奥雷里亚诺上校正在制作小金鱼;当我们与他人分享阅读体验时,梅尔基亚德斯的预言正在传承。
真正的飓风无法抹去灵魂的共振——这就是文学对抗遗忘的力量。这种力量让我想起书中最安慰我的一句话:
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,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,又是如何铭记的。(第335页)
台风的第二天清晨,积水退去的小区草坪上散落着邻居们的物品:一只蓝色气球,几本湿透的杂志,断腿的木椅。这些劫后余生的物品仿佛是马孔多的残迹。一位老人弯腰捡起相框,仔细擦拭的动作让我想起上校制作小金鱼的专注。
在那一刻我顿悟:我们的生命都在抵御遗忘的侵蚀,而真正的联结诞生于相互见证这种抵御的努力。雨水冲走了街道的尘土,也冲走了百年的孤独,却在每个人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水痕。
当你在喧嚣都市突然停顿片刻,也许能听到加勒比海吹来的风中,传来奥雷里亚诺上校敲打金鱼的叮当声,那是无数孤独灵魂创造的永恒交响。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墨海拾贝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mohaishibei.com/shuping/dang-wo-de-chuang-li-gak.html
“当我的窗帘像蕾梅黛丝一样飞走:《百年孤独》给我的灵魂暴击” 的相关文章
《活着》深度书评:苦难中的生命哲学与现代生存指南
余华最震撼人心的生命史诗 | 在历史洪流中追寻人性的微光为什么今天更要读《活着》?在算法支配注意力、焦虑成为时代病的今天,余华30年前的这部作品反而焕发出惊人的现实意义。《活着》表面讲述的是福贵从地主...
当生命剥去所有糖衣:我与余华《活着》的七次灵魂对谈 | 深度书评
地铁晃动的车厢里,背包里那本泛黄的《活着》轻轻撞击着我的后背。三年前母亲手术时,我在医院走廊翻开作家出版社2018年版(ISBN 9787506393973),书页边缘早已被翻得卷起。今天第31次重读...